這樣的感覺,真好。
等了七年,盼了七年,終於,再度擁有久違的感動。

當燈光暗下,聚焦於兩廳院的舞臺上,鑼鼓聲響起,清亮高亢的聲音,唱出了再熟悉不過的一句:「楊麗花歌仔戲」,滿腔的感動,旋律哼哼唱唱,原來,想聽的,唯有《楊麗花歌仔戲》。

 
◎傳統中創新的心意
挑菜的范仲華初出場,觀眾立即報以熱烈的掌聲,而我,只想專注仔細地,聆聽、欣賞。一曲一曲絕美的歌仔調,是歌仔戲最豐富的生命力,透過曲調,賦予觀眾戲中人物的喜怒哀樂。對於曲調,儘管涉獵不深,但,依然無法抹煞對它的喜愛;《楊麗花歌仔戲》的經典傳統,就是這一曲又一曲的歌仔調,百聽不厭,吟唱上口,可淒美亦能詼諧,哀慟,也能饒富趣味,時間褪不去它的流行與傳唱性。啟幕時的感動已難以言喻,更遑論每一首皆能隨之吟唱的曲調在耳畔響起時,心裡的激動,這不是守舊或不求創新,而是以此為本,再拓展新的視野;新的視野,即為舞臺上別具風格的「畫面」,毋論是轉場之間的舞臺鏡頭,空間及燈光的設計,還是那場懾動人心的火燒碧雲宮……,都是將傳統與新穎科技結合,而不顯突兀違和之感的最佳呈現。 

另一樣新的視野,是《丹心救主》給予《狸貓換太子》的全新戲感;起初得知公演的戲碼是早已熟知的中國宋朝祕史,腦海裡,就預先設下了大致框架,沒想到,《丹心救主》的劇情與人物性格,突破以往的窠臼,演繹出截然不同的味道,這樣的改變,不僅帶給觀眾許多不同的驚喜,還有正向的意義,一體兩面的省思。其中,我個人最偏愛的情節,當屬劉妃與宋仁宗感人道別的這一場戲;自劉妃細細縫製著衣裳時,心裡便已感受其深深的情意,再接著,仁宗請安,並表明有事要稟報,而劉妃依然不停手,還阻止仁宗的話時,我的眼淚就難以自抑的流下,多完成一針,再晚一點時間把事情說清,即使是再短暫,兩人的母子情分便可再多一分,辛酸中交雜著悔恨的心境,怎不叫人動容?!看劉妃佯裝沒事地替皇上披上外衣,並細心叮嚀,看劉妃為了不為難宋仁宗,服毒自盡於仁宗懷裡,看皇上不捨的摟抱住撫育他數十年,對他疼愛有加的劉妃……,每一段,再搭配著哀淒的【探情郎】、【訴真情】、【樓台尾】……等曲調,實在讓人感到深切的心痛啊!
 
◎團員班底的相挺情義
寶刀未老的楊麗花,考驗體力的一趕三演出,無論是單純古錐的范仲華,還是忠肝義膽的陳琳,仁義孝親的宋仁宗,每一個角色的扮演,都可見其絲毫不減的魅力風采,真令人欽佩不已。許秀年飾演李宸妃實是大材小用,然而,觀眾依舊可以感受到她在一個平凡的角色跼限中,極力發揮的身段及設計的角色動作,而高亢清麗的嗓音,詮釋起歌仔調更是可圈可點,十分精彩。陳亞蘭飾演小旦寇珠,幾場唱、跳、滾翻及下腰等等的身段展現,付出的用心讓人喝采,特別喜歡寇珠遭刑求那一段,情緒轉折,扣人心弦。小鳯仙飾演奸惡的郭槐,卻將渾身喜感的戲胞與角色融合的絕佳,郭槐的壞轉而頗具趣味性,讓觀眾耳目一新。許仙姬飾演劉妃,前期的兇殘,後期的悔恨及慈善,層次分明,表現亮眼,而且年輕時期的扮相實在是華麗又漂亮呢!另外,翠娥、吳梅芳各有一場戲,雖然戲分不多,但背後代表的意義與心意,讓人深受感動,特別跨刀演出的王蘭花,亦是資深的歌仔戲演員,演出同樣十分優秀精彩。再一提的是,紀麗如的「替身」安樂王,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呈現,甚是逗趣,也為這部有笑有淚的好戲,畫下完美的句點。
 
等了七年,盼了七年,終於,在螢幕流轉間,再遇見原汁原味的《楊麗花歌仔戲》。團員班底的身段及唱腔功力,其實毋需多加贊述,早已有目共睹,備受肯定,而多年的企盼,終於能夠看到老班底團圓,儘管仍有遺珠之憾,已是一股甜美奢求的幸福感。很希望,不需要再等待期盼如此之久,很快,能夠在螢幕上,再遇見這樣美好的相會。

arrow
arrow

    peggy8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